显示标签为“计算机网络”的博文。显示所有博文
显示标签为“计算机网络”的博文。显示所有博文

2007年5月25日星期五

网络OSI模型的经典比喻_摘自wikipedia

OSI模型,即开放式通信系统互联参考模型(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),是国际标准化组织(ISO)提出的一个试图使各种计算机在世界范围内互连为网络的标准框架,简称OSI。
层次划分
OSI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(architecture)划分为以下七层:
7 应用层:Application Layer
6 展现层:Presentation Layer (中国大陆:表示层)
5 会谈层:Session Layer (中国大陆:会话层)
4 传输层:Transport Layer
3 网络层:Network Layer (中国大陆:网络层)
2 资料链结层:Data Link Layer (中国大陆:数据链路层)
1 实体层:Physical Layer (中国大陆:物理层)
“OSI/RM”是英文“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”的缩写。


7 应用层:老板
6 展现层:相当于公司中简报老板、替老板写信的助理
5 会谈层:相当于公司中收寄信、写信封与拆信封的秘书
4 传输层:相当于公司中跑邮局的送信职员
3 网络层:相当于邮局中的排序工人
2 资料链结层:相当于邮局中的装拆箱工人
1 实体层:相当于邮局中的搬运工人

历史
在制定计算机网络标准方面,起着重大作用的两大国际组织是:国际电报与电话咨询委员会(CCITT),与国际标准化组织(ISO),虽然它们工作领域不同,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,通信与信息处理之间的界限开始变得比较模糊,这也成了CCITT和ISO共同关心的领域。1974年,ISO发布了著名的ISO/IEC 7498标准,它定义了网络互联的7层框架,也就是开放式系统互连参考模型。

影响
OSI是一个定义良好的协议规范集,并有许多可选部分完成类似的任务。它定义了开放系统的层次结构、层次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各层所包括的可能的任务。是作为一个框架来协调和组织各层所提供的服务。OSI参考模型并没有提供一个可以实现的方法,而是描述了一些概念,用来协调进程间通信标准的制定。即OSI参考模型并不是一个标准,而是一个在制定标准时所使用的概念性框架。

2007年4月25日星期三

关于Tor

author:nforcex
有个疑问,我的教育网本来就不能连到www.cnn.com等外国网站,许多国外站点都不能连到。用Tor会有用吗?
RE:有用啊,教育网本来是能够访问外国网站的,但因为是基于流量的高额收费方式,高校往往把访问外国的封掉了。Tor,它能够基于底层Socks协议进行加密,它的代理服务器是基于特殊“路由算法”的Sock代理,而非简单的应用层代理或HTTP 层代理。每台使用Tor的PC都是一个“路由节点”,它们之间通过socks代理随机跳转,没有最优路径的算法,所以它可以防止某节点的消失,也可以防止追踪。然后某Client通过捆绑的tor访问网页时,就有Privoxy来将Socks代理转化为http代理,于是我们的浏览器就可以通过tor的“路由世界”来访问封锁的网站了。实际上,通过tor路由路径传输的数据包是采用了TLS 加密[一个类似于安全套接字层 (SSL) 的通用安全性协议]方式,并且它是2~5层的代理(不像普通的http代理为应用层代理,Socks是个电路级的底层网关,是DavidKoblas在 1990年开发的,此后就一直作为Internet RFC标准的开放标准)。
当然,基于Tor仍然可以被潜在[理论上可以被过滤,但是尚未实现部署]的过滤技术过滤掉,这就像是一场竞争比赛,看谁能跑到前面~~~~~~~~~

2007年3月18日星期日

internet protocol

OSI Reference Model




A summary of the contents of the internet header follows: